日前,教育部公布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。上海交通大学按照有关要求持续优化本科专业设置,2025年获批增设国内首个“人居设计”本科专业,打造未来人居设计教育新范式。设计学院院长阮昕指出:“在人工智能高歌猛进的时代,社会较过去任何一个历史阶段更迫切需要‘大设计师’。换言之,即设计通才与管理英才。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在全国率先开设四年制‘人居设计’本科专业,是与时俱进的战略举措。”该专业聚焦未来人居环境的复杂性与挑战性,以交叉学科的创新框架,培养具备国际视野、创新思维与综合能力的通才设计大师与管理英才。
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大楼大堂 | 阮昕
“人居设计”:应对全球挑战的未来学科
“人居设计”涵盖整个人造世界,它既强调通过物质环境的营造(城市、建筑、生态景观、交通工具和器物产品)、虚拟空间建构(AI、程序、信息和网络)与人文精神浸润(艺术、文学、历史和场所性)形成人类生活的一个有机载体,更注重以交叉学科的流变复合框架构建“人—居所—生活方式”的和谐共生关系,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全维度品质提升。
“人居设计”专业秉承“能力为核、交叉为径、多元发展”的培养理念,以“面向未来的原创设计能力、新兴科技的设计融合能力、绿色人居的设计引领能力”为重点,通过五维能力的培养,回应人居空间更新设计与文化传承创新、人居生态韧性设计与健康低碳生活、人居环境交互感知与智慧运维管理的全球性挑战。同时在跨文化学习、跨领域协作中锻造设计思维与国际视野,使学生成为既能执笔绘就诗意空间、又能统筹复杂系统工程的设计通才与管理英才。
创新培养体系:双轨道成长路径
“人居设计”专业创新构建“1+N”特色培养体系。“1”是以“大设计”通识课程夯实设计思维、人文素养与基础技能;“N”则通过“理论-实践”双链并行的教学模式和“专任教师学业导师+设计实践导师(Teaching Fellow)”双轨制培养机制,从设计原理到行业应用,为学生提供从课程选择、专业发展到个性拓展的全方位培养。同时,该专业注重与人工智能(AI)、数字孪生、空间计算等前沿技术的融合应用,开设近百门跨学科前沿选修课程,涵盖学科交叉、技术前沿与创新实践三大方向,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,因材施教。
多元发展:服务国家战略与全球治理
“人居设计”作为一门关注人类生存与生活状态优化的系统性学科,其包容性与延展性,以及人居设计方法论对战略目标的软性支撑与价值升维,以“大设计”与上海交大“大海洋”“大健康”“大信息”等核心战略形成深度契合。此外,本专业依托QS全球TOP24学科实力及27个研究中心和平台,构建了贯通本土实践与国际视野的多元发展体系。毕业生既可通过推免或考研,进入本院建筑学、设计学及风景园林等跨学科硕博项目深耕学术,亦可投身智慧城市设计、碳中和规划、数字孪生应用等国家战略领域或参与联合国人居署等国际组织项目,在全球人居环境治理中贡献中国智慧。
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大楼外立面 | 阮昕
附:“人居设计”院长如是说
“人居设计”为何?
院长如是说:
在人工智能高歌猛进的时代,社会较过去任何一个历史阶段更迫切需要“大设计师”。换言之,即设计通才与管理英才。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在全国率先开设四年制“人居设计”本科专业,是与时俱进的战略举措。
“人居设计”涵盖我们整个人造世界,它既强调通过物质环境的营造(城市、建筑、生态景观、交通工具和器物产品)、虚拟空间建构(AI、程序、信息和网络)与人文精神浸润(艺术、文学、历史和场所性)形成人类生活的一个有机载体,更注重以交叉学科的流变复合框架构建“人—居所—生活方式”的和谐共生关系,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全维度品质提升。
“人居设计”作为一门关注人类生存与生活状态优化的系统性学科,其包容性与延展性,以及人居设计方法论对战略目标的软性支撑与价值升维,以“大设计”与上海交大“大海洋”“大健康”“大信息”等核心战略形成深度契合。
在上海交大“人居设计”中,你将通过五维能力的培养,回应人居空间更新设计与文化传承创新、人居生态韧性设计与健康低碳生活、人居环境交互感知与智慧运维管理的全球性挑战;你将在跨文化学习、跨领域协作中锻造设计思维与国际视野,成为既能执笔绘就诗意空间、又能统筹复杂系统工程的设计通才与管理英才。
通过四年本科学习,将为你在“人居设计”任何一个领域方向的行业实践、职业发展和研究生深造奠定坚实的基础。选择“人居设计”专业,就是选择以设计为思维方式和利器,塑造智慧、永续、共情的未来人居图景。上海交大“人居设计”专业,期待与你共启设计的新纪元!
阮昕
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院长、光启讲席教授
股票配资资讯网,贵阳股票配资,配资炒股 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